|
【产区】低端产能不淘汰,中国瓷砖没戏 |
【chanqu】2015-8-25发表: 低端产能不淘汰,中国瓷砖没戏 七月底,做了一期七月各产区产品价格调查,了解各产区主打产品的最高价格和最低价格。这周去拜访企业,被告知:你们做的调查数据应该更新了,跟七月底相比,现在的价格又降了不少。有些产区的产品价格,不 低端产能不淘汰,中国瓷砖没戏来自产区chanqu相关,仅限产区chanqu观点以及网络浏览,佛山陶瓷网对低端产能不淘汰,中国瓷砖没戏以及内容不做任何推荐。 低端产能不淘汰,中国瓷砖没戏七月底,做了一期七月各产区产品价格调查,了解各产区主打产品的最高价格和最低价格。这周去拜访企业,被告知:你们做的调查数据应该更新了,跟七月底相比,现在的价格又降了不少。有些产区的产品价格,不说一天一个价,隔几天去问问,就有一定差别,大有“跌跌不休”之势。 在一片唉声叹气中,行业内也出现了另一种声音,称某些产区在现在的市场行情之下,产销率有多高多高,开窑率有多高多高,仿佛形势一片大好。当然,为行业传递正能量有必要,但若传递出的是错误信息,反倒会弄巧成拙,误导一些读者。产销率和开窑率高,撇开信息的正确与否不谈,其实更应该调查一下销售的价格是否也在走高,可以分析一下这种情况是否良性,看看企业有没有走入恶性循环的怪圈。 之前我在专栏里已经写过,在市场不好的情况下,我支持企业停窑,反对降价。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流行“重要的话要说三遍”。所以,这里再说一次,停窑不丢人,降价才可怕。 因为拼价格,中国产品已经没啥优势了。往前看,意大利、西班牙、美国的生产成本都在降低,回头看后面,印度、柬埔寨、印尼、越南的成本低到尘埃里。前后堵截,而中国陶企的各项成本,却都还在节节攀升。价格优势明显已经丧失,部分产区的低价,看上去更像垂死挣扎。 之前去国外,总是感慨:好有亲切感,到处都是“made in china”,好像在家一样。去年的商务行,就有团友跟我说,现在在国外购物,中国制造的商品越来越少了。印度、土耳其、印尼等国家的产品越来越多。这一点,体现出的正是制造商趋“低成本”制造产地的一个势头。 前年去迪拜,伊斯曼的吴总就跟我说,印度这个产区值得关注,已经有600多条生产线了。印度的人工和生产成本都比中国低,只是配套方面会差一些。大半年之后,在泰国又遇见吴总,他说,印度生产线大概有700多条了,陶瓷产业发展速度非常之快,陶瓷经销商、上游配套企业,甚至一些瓷砖品牌企业,都盯上印度。昨天遇见一陶企老板,说近期去东南亚考察回来,印度产区现在已经超过1000条生产线,配套也在不断完善。虽然整个印度产区目前生产线的总数量还不及广东省(2014年数据,全省陶瓷企业223家,生产线1062条),但人家在发展ing。也有人嘲笑印度的配套,特别是交通、物流等问题。但看看吧,富士康都瞄上印度了,发展中国家的速度,总会让你惊愕(就像曾经咱们让世界震惊一样)。 另外,东南亚国家也是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柬埔寨的工人大概85美金(汇率多变,你们自己换算吧)一个月,越南的工人大概1200元人民币一个月。而中国的普工越来越贵。我这里有一组部分产区的普工薪资抽样调查数据:湖南岳阳普通工人工资是2000左右;江西高安男工每天8小时工时月薪3000元,12小时月薪4500元,女工8小时月薪2000元左右(抽检等岗位);江西上高普工比高安低200-300元;淄博普工月薪在3500元以上,肇庆在3000元左右,清远大概是3200-3700元。佛山不用说了,有企业的普工成本,包含工资、社保以及其他补贴,已达到6000元每人每月。至于有一技傍身的工人,薪资就更高了。曾在的技术群里看到,有企业找抛光主管,给出8000元每月,被同行取笑:这样的工资还能找到人? 仅人工成本一项,与印度及东南亚等国家对比,中国已完败。 当然,与印度及东南亚国家相比,我们还有产品品质的优势,毕竟我们比他们先发展这么些年。就连云南易门的企业都看不起越南的陶瓷企业。但事实上,这些优势太容易被替代,因为根本不是我们自身的优势。陶瓷产业在机械设备上的核心技术,其实是在国外设备及精工制造商的手里。而工艺和设计,意大利相关配套企业一旦入驻去推一把我们之前瞧不上的东南亚和印度,中国凭价格冲出去的陶瓷产品,被赶尽杀绝是分分钟的事。 所以说,2015年这个冬天不是坏事,低端产能必须要淘汰,经过这一轮的淘汰,让市场的搅局者离开这个产业,让真正致力于做品牌的企业坚守下来。这样,或许才有出路。 如果还有人要说:“中国低端的市场那么大,盯着国外干嘛?”那我只能说:“好吧……” (【chanqu】更新:2015/8/25 22:03:53)
|